首页 - 网络教育 > 后现代主义艺术(后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包括)

后现代主义艺术(后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包括)

发布于:2022-10-23 20:30:52 作者:admin

今天给各位分享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后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包括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后现代主义美术的概念是什么?

后现代主义美术的概念

A“后现代主义”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的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扩展到美术其他部门。概括地说,后现代主义美术有下述特点:(1)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2)从传统艺术、现代主义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3)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4)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5)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6)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

后现代主义虽然有与现代主义背道而驰的一面,但细加考察,它们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理论、违反艺术规律的实践,从根本上来说,是和前期的思潮和流派是相通的,实质上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们已经熟知的观念重新加以选择和估价,使其一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发展。不同的是,从无所顾忌地表达个性,变成冷酷的无个性;而且把原型大大地改变和夸张了,以至抛弃了原先的内容。因此,应该说,后现代主义在本质上是现代主义的继续与发展。

什么是后现代艺术

后现代艺术是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衍生出的区别于当代和现代艺术的一种新艺术。其要旨在于摒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摒弃表明其拒绝现代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拒绝现代艺术形式限定原则与意识形态倾向,其实质是超越主观表现主义,尊重自然回归自然。 后现代艺术在艺术创作中所表现的突破一切禁忌和界限,追求自由的精神是其基本思想。这也是其对现代艺术进行批判的一个出发点,其不满现代艺术对形式、体系、观念的束缚,不愿艺术创作和创新停滞不前。后现代艺术所显现的“不确定性”,体现了后现代艺术颠覆传统无止境的精神,表现了艺术对于颠覆旧的文化所表现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后现代艺术否定传统艺术之目的不是不要艺术,而是在寻求没有任何限制的新艺术和大自由,是先解构而后再建构的过程。 后现代艺术不是一个风格概念,可以说是对现代艺术的超越,因为它的哲学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后现代艺术的特点概括总结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趋势)

1.自由性

后现代艺术因为突破了原有艺术的所有束缚和一切禁忌,追求返璞归真、超越自然,体现艺术创作的无限自由和不断创新。

2.虚拟性

由于“所指”也处于“标记”的领域,社会现实也是由符号解释构成的,不存在符号解释之外的赤裸裸的事实,艺术生产因此就具有现实生产的意义。在后现代社会,艺术不再是现实的反映;相反,现实是由艺术构成的,现实成了一种虚拟的、构造出来的实在。图 像或影像制作,成为一种普遍的艺术生产方式,同时也是后现代现实的生产方式。我们可以在威尔什(W.Welsch)和鲍德里亚 (J.Baudrillard)等人的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3.事件性

由于取消了永恒的本质,一切偶发的事件自身就具有意义。后现代行为艺术突出了事件的不可重复性,用令人震惊的现场效果,瓦解日常生活中的因果关系和理性秩序。阿多诺(T.Adonor)和利奥塔等人的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4.观念性

现代艺术的自律观念遭到了颠覆,艺术单凭自身不足以构成艺术,艺术总是“关于什么”的艺术,有关艺术的理论解释也参与艺术的构成之中,艺术越来越接近哲学,成为一种思想观念。丹托(A.Danto)的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5.拼贴性

后现代的艺术也被认为是后历史的(post-historical)艺术。在后现代艺术界中, 将以往出现的各种艺术联系起来的时间脉络已经失效,艺术的历史没有了“时间之箭”。艺术不再古今之分、内外之别,一切曾经出现过的艺术都可以成为后现代艺 术家挪用和拼贴的对象,后现代艺术也因此不再要求独创性。舒斯特曼(R.

Shusterman)的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6.流行性

后现代艺术不再追求永恒的价值,同时反对高雅与通俗、精英与大众之间的区别,这就使得艺术像消费社会的商品一样,具有时尚、流行等特征。艺术界中流行的都是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各种风格的改头换面,但不管何种改头换面的风格都不可能在艺术界中占有持久的位置。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艺术的区别是?

一、现代主义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艺术作为艺术史上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被反复的论证与分析。现代主义艺术是指20世 纪初在西方出现并占有主流地位的具有前卫和先锋特色、颠覆传统的 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的统称而并弈为一种艺术风格。而后现代主义 艺术则被认为成是前者的衍生与颠覆者,二者息息相关。

二、现代主义艺术简介及特点: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19世纪之后西 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 命的发生,人们的生活方式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关照自我,关注社会 的角度,思维的方式都不罔以往,这个时代的艺术必然染上了时代的政治、文化气息。在急速变化的世界中 人们对于自我、世界和社会的关系失衡,战争的残酷带来了精神的创伤,自我的迷失导致了心理 的扭曲,于是现实生活中的消极悲观与失望的情绪被带入了艺术创 作,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现代主义所固有的批料和反叛的特性最终将矛头指向了自 身固有的局限性新的艺术活动铺展开来。于是后现代主义的概念便 首先出现在了建筑领域,随即扩展到其他领域。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衍生物是其在美学、形式上的流变。美国美术史论家L史密斯把战后西方美术发展趋势概括为:从极端的自我 性转向相对的客观性;作晶从几乎徒手制作转变为大量生产;从对于工业科技的敌视转变为对宫的兴趣并探讨宫的各种可能性 。战争的阴 影使人们开始厌倦生活的准则工业发展带来的诸如环境恶化、能源 紧缺的弊端使人们开始清醒的认识工业进步的利弊,社会问题的日益 突出使人们意识到精神领域的隐患于是新生的艺术活动便带有了新 的关注视角,极力打破生活与艺术的边界,破除艺术上的中心主义, 主张拉近艺术与大众的距离广泛运用大众传媒。

三、后现代主义艺术简介及特点:同现代主义艺术一样不能被清晰地定义为某种风格的艺术潮流,然而却不能抛开杜尚的艺术精神的引导与传 承。当杜尚把小便池带到展览现场 一种新的观念便应运而生了。现成晶对于后现代主义的启示是至关重要的,在杜尚这里,形式与美感都不重要了,技术性也不在讨论的范围,时间和地点才是作晶最重要 的构成因素,艺术似乎回归了自发和最天然的状态,这样的精神才是 后现代主义所需要的,一种没有标准的新的艺术状态在此生成,生活 和艺术完全没了边界,艺术进入完全自由的状态,这完全区别于现代 主义艺术对于审美价值的顽强追求。

后现代主义是怎样的一种艺术风格?

后现代艺术的阐述 -----朱雨泽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场发生于上世纪70年代,于80,90年代流行欧美,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是法国的1968年的“五月风暴”。当今后现代主义对哲学,艺术,文化,医学以至于建筑等产生了巨大影响,其要旨在于摒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摒弃表明其拒绝现代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拒绝现代艺术形式限定原则与意识形态倾向,其实质是超越主观表现主义,尊贵自然回归自然。

后哲学(after philosophy)于上世纪80年代渐成体系,其主张是反对主客二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构筑物我交融的地球村。他们所讲的人与世界合一,物我交融之思想是经历了西方千年传统的主客关系式的洗礼之后的超越。显然后哲学的理论体系支持了后现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后现代艺术在艺术创作中所表现的突破一切禁忌和界限,追求自由的精神是其基本思想。这也是其对现代艺术进行批判的一个出发点,其不满现代艺术对形式,体系,观念等的束缚,不愿艺术创作和创新停滞不前,这也就是后现代艺术所说的“不确定性”。也体现了后现代艺术颠覆传统无止境之精神,表现了艺术对于颠覆旧的文化所表现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后现代艺术否定传统艺术之目的不是不要艺术,而是在寻求没有任何限制的新艺术和大自由,是先解构而后再建构的过程。

后现代艺术不是一个风格概念,可以说是对现代艺术的超越,因为它的哲学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其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寻找某种不可表现的事物的感觉进而显现不可见物,用哲学的语言来探索艺术(寻觅不在场),先解构与再建构。

有些西方学者认为塞尚是现代艺术之父,而杜尚是后现代艺术的开创人。波洛克是后现代艺术的启蒙人。波洛克将艺术引回到自发与天然的状态,的确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是自发和天真自然的,无须专门训练,根本没有艺术家职业之分,艺术成为专业工作之后也就有了关于艺术的标准,如中国画有古典的“六法”,徐悲鸿搞的“新七法”等等。显然这种分工和标准是桎梏,有碍于健全的人性发展的。如今在社会条件改变了的情况下,还把这些固定的标准当成至高无上的法则要人们遵从,明显是不合理的。杜尚给后人最大的启示是以一种看似搞笑的而实际上有相当深刻的思想,他嘲笑了人们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拘谨和匠气,从而呼唤一个新的富有自由创作精神的时代之到来。杜尚暗示人们,艺术的价值在于思想,有思想,任何物质产品都可以成为艺术品,这种将艺术创造提升到哲学层面的思考客观上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学科,暗含了艺术与艺术史即将终结的理论判断。国内最近也有人大喊艺术已经死亡了。但是我认为人类的艺术智慧远没有终结,否定旧的必然要创建新的,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追求。

上世纪中末期的过程艺术(process art),对现代艺术向后现代艺术过度产生着重大影响。最初是来源于波洛克和德库宁在创作中随意的滴溅泼洒颜料的偶然性,虽然是技法上的突破但在艺术理念上对后现代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过程艺术认为艺术的创作过程比事先的构思重要,体验时间流逝胜于观看静止和持久的物体,力图表达瞬间即逝的短暂的存在(being),过程艺术多使用易于体现时间变化的软性颜料。波洛克在中晚期艺术创作时就使用中国产的墨加蛋清创作了许多作品。

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ion)作为一种思潮,兴于法国和北欧而盛于美国,这种思潮是在结构主义思潮发展过程中繁衍出来的。德里达是后结构主义的主要人物,他攻击的目标就是结构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由于“逻各斯”一词既有“语言”又有“思想”的含义,西方传统哲学认为思想与语言是一致的。德里达则反对语言与思想的一致性,他提出“解构”这一哲学术语。解构(Deconstruction)一词有解析,分解,瓦解,消失的意思,通过解构来破坏结构主义的自足圆满的体系,颠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整体世界,因此我国也有将后结构主义译成解构主义的。“去分化”是后结构主义的重要贡献,它反对现代主义和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二元分立。后结构主义认为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能指与所指,肉体与灵魂,现象与本质,在场与不在场之间不存在分化与对立,从而打破了形而上学的传统与现代主义思维中二元分化思维。后结构主义的“去分化”就是超越自我的一种途径,这与禅学的论述与探索是不某而合的。

纵观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我们发现哲学的审美价值与理念产生了根本变化。美是存在于“在场”还是存在于“不在场”的几个世纪争议渐有共识。一个能超越在场,富于想象力和幻想希望的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更能传神,更崇高。希望不是空想,希望总是试图把尚未现实的东西,未显现的东西转化为现实的存在,把隐性的存在显现为存在,这种转化的过程就是后现代艺术家的劳作与追求。艺术家的诗意境界不要求现实的回应,其创作为艺术和视觉审美带来了希望。这种希望意味着冲破界限,意味着从既定的现实框架中挣扎出来,希望是痛苦与幸福,黑暗与光明的转换,要实现这种转换必须要付出血淋淋的代价。

后现代主义的相关理念和书籍等进入中国才10年,作为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文化思潮,我们应对其有全面的认识和分析研究,不应再像对待实用主义和存在主义那样,采用简单化的方法来处理这样一场异常复杂而深刻的思想运动。在中国85思潮之后,国人才刚刚知道现代艺术,还没完全明白现代艺术,又接踵而来了后现代艺术,显然在学术界对后现代和现代性的纷争才刚开幕,远未有展开。事实上,就后现代主义的某些思想给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失误已经敲响了警钟。半个世纪以来,主客二分哲学主导了我们几代人,对国家和民族发展起到的背反作用也是有识之士皆有所见的。后现代主义的超越主客二分的思想其实也恰恰是我们道学的思想和禅学的境界,这一点当代欧美的哲学家们是承认的,这也许是暗合也许是轮回。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后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包括、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处理,欢迎发送邮件

标签: #后现代主义艺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