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教育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安徽医专学报)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安徽医专学报)

发布于:2022-10-26 06:27:03 作者:admin

今天给各位分享安徽中医学院学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安徽医专学报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牙痛的治疗药方有哪几种?

牙痛是指牙齿因某种原因引起的疼痛而言,为口腔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表现为: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牙痛大多由牙龈炎和牙周炎、龋齿(蛀牙)或折裂牙而导致牙髓(牙神经)感染所引起的。

该病属中医“牙宣”、“骨槽风”范畴中医认为牙痛是由于外感风邪、胃火炽盛、肾虚火旺、虫蚀牙齿等原因所致。

【方一】荜茇散

【组成】荜茇、高良姜、细辛、胡椒各等分。

【功用】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治疗龋齿牙痛,因冷加重,或口疮色白,周围不充血者。

【方解】方中荜茇、良姜、细辛味辛性温,芳香走窜,取其温散之性,以发散郁火及风热,胡椒温中止痛,杀虫。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以上诸药均有镇痛、抗菌、消炎的作用。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过筛装瓶备用。牙痛时取药粉少许,塞入鼻孔内用力吸入。

【方二】竹叶石膏汤

【出处】《伤寒论》

【组成】竹叶15克,石膏30克,半夏9克,麦门冬15克,人参6克,炙甘草6克,粳米15克。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治疗胃热内盛,阴津受伤,而致牙痛牙宣等症。

【方解】本方是由白虎汤去知母,加竹叶、人参、麦冬、法夏而成。方中竹叶、石膏清解气分邪热;人参、麦冬益气养阴;法夏和胃降逆;甘草、粳米益胃,又可使寒凉清泄而不伤中气。法夏配麦冬,燥润结合,以润制燥,使得补而不腻。本方清补兼施,邪热与气阴兼顾,可称得两全其美。

【药理】竹叶具有优良的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石膏内服有解热、镇痉和消炎作用;半夏具有镇咳,祛痰,镇吐,抗溃疡;人参能消炎,止痛,提高机体免疫力。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第一煎20分钟,第二煎15分钟,每煎350毫升,放温服用,早晨饭前,晚上临睡前服下。

【方三】清胃散

【组成】生地黄6克,当归身6克,牡丹皮9克,黄连6克,升麻9克。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

【方解】方用苦寒泻火之黄连为君,直折胃腑之热。臣以甘辛微寒之升麻,一取其清热解毒,以治胃火牙痛;一取其轻清升散透发,可宣达郁遏之伏火,有“火郁发之”之意。黄连得升麻,降中寓升,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生地黄凉血滋阴;牡丹皮凉血清热,皆为臣药。当归养血活血,以助消肿止痛,为佐药。升麻兼以引经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凉血之效,以使上炎之火得降,血分之热得除,于是循经外发诸症,皆可因热毒内彻而解。

【药理】生地黄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有免疫增强作用,且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其增强更为明显;当归对渗出性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能镇痛;牡丹皮能抗炎,解热镇痛;黄连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抗病毒,抗炎,解热。

【用法】作汤剂,水煎服,日1剂。

【方四】玉女煎

【出处】《景岳全书》

【组成】石膏9~15克,熟地黄9~30克,麦冬6克,知母5克,牛膝5克。

【功用】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胃热阴虚之牙痛。

【方解】方中石膏辛甘大寒,清阳明有余之火而不损阴,故为君药。熟地黄甘而微温,以滋肾水之不足,用为臣药。君臣相伍,清火壮水,虚实兼顾。知母苦寒质润、滋清兼备,一助石膏清胃热而止烦渴,一助熟地黄滋养肾阴;麦门冬微苦甘寒,助熟地黄滋肾,而润胃燥,且可清心除烦,二者共为佐药。牛膝导热引血下行,且补肝肾,为佐使药,以降上炎之火,止上溢之血。

【药理】石膏有解热,消炎作用;熟地黄能增强免疫功能;麦冬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知母煎剂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霍乱弧菌也有抑制作用;牛膝能促进炎性肿胀消退。

【用法】水煎服,煎七分,温服或冷服。

【按语】大便溏泻者,不宜用本方。

【方五】清香散

【出处】《普济方》

【组成】川芎、蒿本各30克,防风、羌活各6克,细辛9克,香白芷30克,甘草15克。

【功用】祛风散寒止痛。

【主治】风冷牙痛。

【方解】方中藁本、防风祛风散寒,胜湿止痛,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尤除擅阳明经风湿之邪;细辛芳香走窜,能祛风寒,止疼痛;羌活辛温发表力强,有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之功;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药理】羌活、细辛有抗炎、镇痛作用;藁本有抗菌、镇痛作用;白芷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上各药均有镇痛作用。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9克,食后用清茶调服。如痛甚者,加黑锡丹30粒。每日2次。

【方六】翘荷汤

【出处】《温病条辨》

【组成】薄荷4.5克,连翘4.5克,生甘草3克,黑栀皮4.5克,桔梗9克,绿豆皮6克。

【功用】清热肃肺止痛。

【主治】治疗燥气化火上灼齿牙而致疼痛者。

【方解】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连翘苦寒,苦能泻火,寒能清热,长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栀子皮偏于达表而祛肌肤之热;绿豆皮清热解毒;桔梗辛散苦泄,宣肺利咽开音。

【药理】薄荷有抑菌作用,能消炎、止痛;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有抗炎作用;栀子能解热、镇痛;桔梗有镇痛作用。

【用法】上药以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顿服之。每日2剂,甚者每日3剂。

【方七】牙痛速效方

【出处】《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组成】生地黄10克,生石膏(先煎)30克,牡丹皮6克,青皮6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

【功用】疏风清热,活血止痛。

【主治】治疗牙髓炎。见牙痛夜间为甚,牙齿有龋洞者。

【方解】生地黄甘寒质润,苦寒清热,入营分、血分,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石膏清泄胃火,为治疗胃火牙痛之要药;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青皮辛散温通,苦泄下行而奏疏肝理气,散结止痛之功;荆芥、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

【药理】生地黄具有抑制真菌,利尿,利肝胆作用;石膏有解热,消炎作用;牡丹皮有抗炎作用,能解热、镇痛、解痉;荆芥、防风均有镇痛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八】白芷汤

【出处】《古今医鉴》

【组成】防风、荆芥、连翘、白芷、薄荷、赤芍各6克,石膏30克。

【功用】疏风散热止痛。

【主治】治疗风热牙痛,下磨牙疼甚者。

【方解】白芷通窍止痛;荆芥辛散气香,善于发表散风;防风辛温发散,气味俱升,以辛为用,功善疗风,止痛功良,微温不燥;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石膏清热泻火;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药理】白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薄荷有抑菌作用,能消炎、止痛;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石膏有解热,消炎作用。

【用法】上为粗末。水煎,温服,每日1剂。

【方九】葛根汤

【出处】《疡医大全》

【组成】葛根6克,赤芍药4.5克,赤茯苓1.5克,甘草1.5克。

【功用】疏风散火止痛。

【主治】治疗风火牙痛。

【方解】葛根甘凉,清热生津止渴;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茯苓利水胜湿,健脾安神;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药理】葛根有解热、抗病原微生物、镇痛、抗炎作用;赤芍能抗炎、解痉、镇痛;赤茯苓镇静,促进人体免疫功能。

【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

【方十】定痛散

【出处】《万病回春》

【组成】当归、生地黄、细辛、干姜、白芷、连翘、苦参、黄连、花椒、桔梗、乌梅、甘草各3克。

【功用】清热散火止痛。

【主治】治疗龋齿牙痛。

【方解】方中乌梅、花椒辛酸杀虫;黄连、苦参泻火解毒;细辛、白芷疏风散寒又载药上行直达牙齿而止痛。全方配合疏风散寒、泻火解毒、杀虫止痛,寒热并用,对龋齿疼痛颇有效验。

【药理】以上诸药均有抗菌、杀虫、止痛作用。

【用法】上药锉碎。水煎服,每日1剂。

【方十一】牙疼饮

【出处】《外科证治全书》

【组成】石膏12克,升麻4.5克,大生地黄15克,防风、薄荷叶、荆芥穗、前胡、天麻各6克,甘草3克。

【功用】疏风清热,消肿止痛。

【主治】治疗牙髓炎热证,见牙疼夜甚,不能咀嚼,牙龈肿胀尚不显著者。

【方解】方中石膏、荆芥、防风、以疏风,生地黄、牡丹皮合生甘草以凉血祛瘀,缓急止痛;升麻甘寒,清热解毒,尤善清解阳明热毒;天麻祛风通络止痛;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前胡宣散风热。

【药理】石膏、升麻、生地黄具有解热、抗炎、镇痛作用;薄荷有抑菌作用,能消炎、止痛;前胡有抗病毒作用;荆芥、防风均有镇痛作用。

【用法】水煎,食后热服,每日1剂。

【方十二】牛蒡解肌汤

【出处】《疡科心得集》卷上

【组成】牛蒡子、薄荷、荆芥、连翘、山栀、牡丹皮、石斛、玄参、夏枯草。

【功用】疏风清热,活血止痛。

【主治】头面风热,颈项痰毒,风热牙痛,兼有表证者。

【方解】方中牛蒡子疏散风热、化痰解毒、通泄热毒,为主药。辅以薄荷轻清凉散,解风热之邪;荆芥轻扬温散,善除上部郁滞之风邪。再配以连翘散结清热解毒,山栀清热泻火,牡丹皮凉血清热,石斛清热生津,玄参泻火解毒,夏枯草清肝泻火、软坚散结。

【药理】牛蒡子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药理实验表明,荆芥挥发油具有镇痛、抗炎、扩张支气管和抗过敏等作用。连翘具有抗菌抗炎、解热、镇吐、利尿强心、抗肝损、镇痛等作用;山栀有抑制多种病原体的作用;牡丹皮有镇痛、镇静、抗炎和解热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夏枯草的煎剂对某些常见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求一个治疗肝癌的方法

全球新发肝癌,中国占一半以上

据数据显示,全球原发性肝癌每年新增85.4万例,其中在中国每年就有46.6万例新发肝癌患者,约占全球每年新发肝癌病例的55%;而每年全球有因原发性肝癌死亡的病例81万例,中国为42.2万例,约占全球的52%。肝癌触目惊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我国社会和医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肝癌患者男女比例为5:1,大部分患者长期饮酒或抽烟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牵头开展了“中国原发性肝癌临床登记调查(CLCS)”项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为肝细胞癌,占比89.72%,其次是肝胆管细胞癌3.98%及混合型肝癌2.12%,其他罕见的恶性肿瘤共4.18%。原发性肝癌首诊年龄跨度为18.2岁- 85.2岁,男性1706例,女性335例,男:女约为5:1。

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当中,既往具有基础肝病1106例,主要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占90.14%;丙型病毒性肝炎占1.45%;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合并感染占0.99%;其他原因肝病7.41%。40.63%的患者存在吸烟史;38.16%的患者有长期饮酒史,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同时饮酒者达38.28%。

乙肝患者饮酒是大忌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酒精列为1类致癌物。据相关数据显示,全世界5.5%的癌症发生和5.8%的癌症死亡是酒精引起的。北京四惠西区医院中医肝病专家钟伟主任说酒精可引起三大类肝脏疾病——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这些病症都可能发展为肝癌。因此专家指出,乙肝病毒和酒精都是诱发肝癌的高危因素,而当两个因素同时存在时,诱发肝癌的概率会更大,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缩短患者的寿命。

肝癌的八个征兆

1.、腹胀、腹痛

发生肝癌后,患者的肝脏会出现肿大的症状,因此患者就会可能出现腹痛、腹胀的症状,部位大概是在上腹部右侧的位置,而且患者还可能明显感觉到在身体右侧肋骨下方有肿块和隆起,如出现以上症状,大概率是肝癌已经发生。

2.、莫名的体重下降

当出现莫名的体重下降,也可能是因为发生肝癌的原因,因为生活中没有刻意的节食,而且也没有明显的增加运动量的情况下体重明显下降,说明身体肯定是出现问题了,通常体重在三个月到半年内下降10千克及以上时,一定要警惕肝癌。

3.、黄疸

发生肝癌的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黄疸,因为肝癌患者的肝脏功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导致体内的胆红素无法正常的代谢,于是便会在体内积累大量的胆红素,并随着血液在全身流动,使得患者的皮肤变黄,眼球变黄,也就是最典型的黄疸的症状。

4、发质、肤质变差

肝脏出现癌变后,会使得身体的代谢能力降低,排毒能力降低,毒素便会积累在体内,当身体有毒素无法代谢时,患者的肤质就会很明显的下降,变得暗沉无光,发质也会变得干枯不顺滑,而且易断裂,掉发加重。

5、肝腹水

肝癌的患者和肝硬化的患者都有可能会出现腹部积水的情况发生,俗称肝腹水,此时患者的腹部会因为腹部积水而明显隆起,严重的患者更是像身怀六甲的孕妇一般,这时候一定要赢取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6.、食欲下降

肝癌患者还会出现食欲下降的情况,其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导致,其一是肝脏部位的肿瘤增大会挤压胃部空间,患者易出现饱腹感;另外是肝脏功能下降后,由于体内代谢能力降低,从而会导致患者易感到恶心,并且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

7.、皮肤瘙痒

当身体出现肝脏癌变后,患者体内就会积累无法被分解的胆汁,当体内的胆汁淤积过多时,身体便会表现出一些症状出来,比如皮肤暗沉,瘙痒等症状,而且其皮肤的瘙痒程度是极其明显和较难忍受的。

8、疲劳乏力

患上肝癌后,由于本身身体代谢能力下降,排毒能力下降,而且还没有很好的食欲,再加上身体机能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患者会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的症状,工作和生活的精力严重不足,整日昏昏欲睡的感觉。

预防肝癌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预防肝炎、治疗肝炎

肝癌的患者中绝大多数的的患者都患有肝炎,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预防肝炎的发生就可以大大降低患肝癌的风险,因此国家要求新生儿需注射乙肝疫苗,成年人没有注射过肝炎疫苗的应及时补种,另外如果已经发生了肝炎,应积极配合治疗,控制肝炎病情,防止肝炎恶化增加癌变的几率。

二、戒酒戒烟

患有肝癌的人中百分之四十的人长期饮酒,百分之三十八以上的人长期吸烟,这足以说明吸烟和喝酒的人群的肝癌病发率远高于正常人,因为肝脏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体“解毒”,长期的喝酒抽烟就会使得肝脏的代谢压力增大,使得肝脏患癌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一定要少抽烟少喝酒,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彻底的禁烟禁酒。

五、积极锻炼

通常情况下,人体内每天都会有变异的细胞产生,其中便包括癌细胞,但是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会对这部分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细胞进行杀灭清除。因此北京四惠西区医院中医肝病专家钟伟主任说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也能很好的预防肝癌的发生,而积极参加运动就是很好的能够提升身体免疫力的方法,所以建议平常要多运动,最好是形成规律的运动习惯,让自己的身体一直都健健康康的。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复审好过吗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复审好过。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属于双月刊,审稿周期在1至3个月左右。《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1981年12月,《安徽中医学院学报》创刊;2013年11月,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据2018年4月《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拥有顾问5人,编委96人(其中荣誉编委18人,特聘编委17人)。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6711篇、总被下载683422次、总被引35073次。据2018年4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载文量为3267篇,被引量为17210次,下载量为88067次。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进入复审环节多久

7天。杂志规定官方审稿周期在30天左右,发稿周期120天,整体录用率14%,根据有过投稿经验的作者反馈,投稿后7天就会有初审回复,效率很高。以上就是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进入复审环节的初审回复时间。

炒山精的作用 中药配伍里的

《神药经》记载山精就是白术。现在一些老中医还有用山精代替白术名字的。 白术 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根茎。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等地。以浙江于潜产者最佳,称为“于术”。冬季采收,烘干或晒干,除去须根,切厚片,生用或土炒、麸炒用。 【药性】甘、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应用】 1.脾气虚证。本品甘苦性温,主归脾胃经,以健脾、燥湿为主要作用,被前人誉之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脾主运化因脾气不足,运化失健,往往水湿内生,引起食少、便溏或泄泻、痰饮、水肿、带下诸证。本品既长于补气以复脾之健运,又能燥湿、利尿以除湿邪。治脾虚有湿,食少便溏或泄泻,常与人参、茯苓等品同用,如四君子汤(《和剂局方》)。脾虚中阳不振,痰饮内停者,宜与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之品配伍,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对脾虚水肿,本品可与茯苓、桂枝等药同用。脾虚湿浊下注,带下清稀者,可与健脾燥湿之品同用。 2.气虚自汗。本品对于脾气虚弱,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者,其作用与黄芪相似而力稍逊,亦能补脾益气,固表止汗。《千金方》单用本品治汗出不止。脾肺气虚,卫气不固,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宜与黄芪、防风等补益脾肺、祛风之品配伍,以固表御邪,如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3.脾虚胎动不安。本品还能益气安胎。治疗脾虚胎儿失养者,本品可补气健脾,促进水谷运以养胎,宜与人参、阿胶等补益气血之品配伍;治疗脾虚失运,湿浊中阻之妊娠恶阻,呕恶不食,四肢沉重者,本品可补气健脾燥湿,宜与人参、茯苓、陈皮等补气健脾除湿之品配伍;治疗脾虚妊娠水肿,本品既能补气健脾,又能利水消肿,亦常与健脾利水之品配伍使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炒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止泻作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偏温燥,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 【鉴别用药】白术与苍术,古时统称为“术”,后世逐渐分别入药。二药均具有健脾与燥湿两种主要功效。然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宜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宜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此外,白术还有利尿、止汗、安胎之功,苍术还有发汗解表、祛风湿及明目作用,分别还有其相应的主治病证。 【古籍摘要】 《本草通玄》:“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土旺则能健运,故不能食者,食停滞者,有痞积者,皆用之也。土旺则能胜湿,故患痰饮者,肿满者,湿痹者,皆赖之也。土旺则清气善升,而精微上奉,浊气善除,而糟粕下输,故吐泻者,不可阙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有苍术酮、苍术醇、苍术醚、杜松脑、苍术内脂等,并含有果糖、菊糖、白术多糖,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A类成份等。 2.药理作用:白术对肠管活动有双向调节作用,当肠管兴奋时呈抑制作用,而肠管抑制时则呈兴奋作用;有防治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有强壮作用;能促进小鼠体重增加;能明显促进小肠蛋白质的合成;能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提升白细胞作用;还能保肝、利胆、利尿、降血糖、抗血凝、抗菌、抗肿瘤。白术挥发油有镇静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治肝硬化腹水用白术30~60g,迁延性肝炎用白术30g,原发性肝癌用白术60~100g,脾虚湿阻者用焦白术,阴虚津亏者用生白术,并随证配伍,收到了较好疗效(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4,2:25);以白术30g,炙山甲6g,加入白酒100ml,加盖,加热至沸后减弱火力,保持微沸半小时,倾出药液;重煎一次,合并煎液,早晚两次分服,1日1剂,连服2~3剂,治疗慢性腰痛受寒湿或劳累加重者243例,疗效满意(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1:51)。本品还有用于耳源性眩晕、急性肠炎、白细胞减少症、便秘等疾病的报道。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安徽医专学报、安徽中医学院学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处理,欢迎发送邮件

标签: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