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生专业 > 国培远程培训平台

国培远程培训平台

发布于:2021-06-27 00:07:27 作者:admin

国家培训计划在线学习网站:点击进入

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0年全面实施的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国家培训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培训计划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计划。2010年以来实施的高校有9所,即2 7所。2指两所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广州大学,7指七所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的通知[2010]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政局:

国培远程培训平台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教育部、财政部决定从2010年起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高度重视国家培训计划的实施

新时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教师培训,实施国家培训计划,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小学教师培训属于地方事务,应以地方为主。中央政府实施的国家培训计划旨在发挥示范引导、雪中送炭、促进改革的作用。通过实施国家培训计划,将培训一批种子教师,在促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开发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促进我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发展;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村教师培训,引导和鼓励地方政府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显著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推进教师教育改革,促进师范院校面向和服务基础教育。

省级教育和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国家培训计划的组织实施。要把国家培养计划纳入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的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认真实施。以实施国家培训计划为契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通过分类、分层、岗位、学科大规模组织教师培训,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为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教师保障。

国家培训计划的内容

国家培训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培训计划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1)国家培训方案下的中小学教师示范培训方案

教育部、财政部直接组织实施各省(区、市)中小学教师示范培训,主要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班主任培训、基础教育薄弱学科教师培训

(一)精心规划,精心组织。各地要认真规划和组织实施培训计划,确保良好的培训效果。根据项目要求,精心挑选合格的学员参加培训。重视培训项目的前期调研,根据学员需求制定培训项目。要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合力,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培训服务。

(二)创新模式,力求实效。积极探索集中培训、脱产培训、上门教学、对口支援、远程培训等多种模式开展教师培训。力争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短期集中培训与中长期培训相结合,高校集中培训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使用有效的培训方法,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培训需求,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竞争上岗,确保质量。对应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培训项目,应当实施政府采购。建立健全优质培训资源的培训项目招投标和遴选机制,建立政府购买培训服务的机制,确保承担培训任务的高校和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平等参与招投标。选择合格的高水平院校、合格的公办和民办教师培训机构承担国家培训计划任务,形成国家培训计划重点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试点培训券(卡),有利于教师灵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方式和培训场所。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4)整合力量,共享资源。建设高水平培训专家团队,选派熟悉中小学教学实践的专家和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参与国家培训计划的培训教学,形成动态更新的培训专家库。教师培训资源的开发坚持多元化、立体化、实用化、先进创新的原则,充分调动优质资源,促进优质教师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确保国家培训计划高质量、高水平的要求得到落实。

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一)加强培训的组织领导。省级教育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管理,确保国家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承担项目的机构负责人要亲自负责,配置最好的资源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服务,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二)做好培训项目的督促检查。加强项目实施计划和培训方案的审核,建立培训项目监管机制,督促检查教师培训计划的落实,保证培训经费的及时到位。建立教师培训效果评价制度,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导向,制定评价标准,及时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教学安排、管理服务情况、学员满意率等状况进行调查。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和培训机构要加强自评,不断改进工作,力求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

(三)建立规范的培训经费管理制度。财政部和教育部制订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各地要加强对教师培训资金的管理,严格执行经费管理办法,强化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培训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严肃查处套取培训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加强教师培训监督管理,禁止乱办班、乱收费等损害教师合法权益的行为。

附件:1.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实施方案(2010-2012)

  2.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普通话培训班

2011年6月21日,教育部办公厅向内蒙古、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自治区教育厅、语委发布通知,决定举办国培计划(2011)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普通话培训班。

通知指出,为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双语教育教学水平,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1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1〕2号)总体部署,决定举办国培计划(2011)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普通话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目标任务

通过培训,使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普通话应用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加强;努力建设一支热爱中华优秀文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较高、教育教学能力过硬、适应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要求的双语教师队伍;探索开发适应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普通话培训教材和课程体系。

培训内容和方式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基础知识,汉语拼音知识及其教学方法,普通话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测试相关知识、技能,普通话教学方法与技能,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知识与技能等。

培训班仍委托相关省(国培远程培训平台区)就近集中举办,各地可以在省会(首府)集中办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送训到地州办班。各省(区)要选派思想过硬、业务精湛、高度负责的教师和管理者承担培训和管理任务。培训班具体组织形式应为集中课堂教学、训练与课下辅导训练相结合,精讲多练,多角度、多方位对学员进行培训。

  培训对象及条件

各省(区)统筹协调本地各项培训任务和计划。此项培训主要面向少数民族比较集中地区,以普通话教学水平较弱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为主,尤其应向边远、农村地区的一线教师倾斜。参训教师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国培的培训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7年7月10月。

地点:各省(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培训组织与管理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负责统筹规划,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负责培训管理和业务指导;相关省(区)教育厅语工处(语委办)负责本地培训方案的制定、培训教师的选派、参训学员的选拔及具体培训实施工作。

  经费拨付及使用

培训经费原渠道不变。由教育部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各省(区)需配套相应经费,不得向参训学员另外收取培训费用。

各省(区)根据承担的培训任务,向语用司提供培训经费预算报告,由语用司审核后,将培训经费一次拨付到位。所有经费使用原始单据保留在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备查。各省(区)认真做好培训工作总结并报我部备案,便于做好今后的培训管理及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工作。

  有关要求

1.请有关省(区)教育厅于培训结束后的1个月内,将本省(区)培训工作总结及《国培计划(2011)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普通话培训班情况汇总表》(见附件1)、《国培计划(2011)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普通话培训班参训学员信息统计表》(见附件2),以纸制文本和电子版方式报送至师范司和语用司。

2.请各地重视此项培训工作,组织专家进行专项研究,制订培训方案,开发培训课程、教材和辅导材料,精心组织实施,下发培训调查问卷表,组织学员认真填写,保证培训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3.培训期间师范教育司和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将适时组织专家对培训工作进行指导、抽查和评估。

猜你喜欢:

国培计划心得体会

国培计划幼儿园教师工作坊

教师国培计划

年国培心得体会

年幼儿教师国培个人研修计划

下一页分享国培计划远程教育心得体会+国培计划远程教育总结

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平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近年来,教师的信息技术相关培训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也存在项目分散、标准不全、模式单一、学用脱节等突出问题。为了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的效益,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决定实施国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对升级项目的实施提出以下意见。

第一,完善项目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整合相关项目和资源,采用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升级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促进学习,激发教师继续学习的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促进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新突破。

二、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

围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方式转变的实际需要,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最新成果,研究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评价指南等。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有效引导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规范和指导各地资源建设、实施培训、开展评估和推广应用工作。

三、根据教师需要实行全员培训

各地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的必修学时(学分)。原则上每五年不少于50小时。试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分认定,促进学分应用,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动力。教育部整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培训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联手助学生”、“乐高科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IT能力培训”等本土教师培训的整合,通过提供课程资源、培训骨干培训师、联合培训平台等方式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范围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实施新一轮提高本地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地方项目和资源,建设平台,教师选拔服务中心,促进全体员工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培训。完善专项培训体系,做好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规划相关培训的有机衔接,重点加强中小学校长、专兼职教师、教研人员、农村教师等骨干队伍的培训

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的特点,各地应有效利用网络培训社区,推进网络培训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培训;加强情境体验环节,保证实践的有效性,让教师在学习、实践、应用、提高的同时;建立学习效果实时监控机制,保证培训质量。坚持底层出击,积极推进网上研究与校本研修融合,建立校本师范培养机制。移动学习的实施为教师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便捷有效的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强化薄弱环节,通过“送教下乡”、“送训上门”等方式,为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农村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

第五,选择一线教师满意的培训资源

依托现有资源,教育部将打造共享服务平台,收集全国各地的培训课程资源和培训服务信息,建立优质资源的遴选机制,促进资源的交易和交流。多功能性强的优质资源加工升级,启动教师培训MOOC(大型开放在线课程)建设,通过合作项目引进开发优质资源,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库。各地要重点建设典型案例资源,支持中小学与高校和教师培训机构合作,加工生成性资源,开发微型课程资源,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平台现有的本土资源,实现与平台的互联互通

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本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测评,主要采用教师在线自测方式,通过案例进行情境测评,以测评促进学习和使用。根据胜任力测评指南,开发适合本地情况的测评工具,建立网络测评系统,为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测评服务。各地要根据评估数据及时调整和升级项目实施计划,确保全体教师的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培训机构应根据评估数据制定和完善培训计划,确保按需培训。中小学要分析评价数据,找出不足,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研究。根据评价结果,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不足,查漏补缺,合理选择学生。

七、促进教师积极应用信息技术

各地要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定期资格注册、职务(职称)评定和奖励等的必要条件。并将其纳入中小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评估的指标体系。中小学应当将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纳入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各地要通过示范选班、教学技能竞赛、优秀集课等活动,探索推广应用成果,形成良好的应用氛围。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示范网络培训社区和示范学校等。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的全面创新。

八、加强组织保障,确保升级改造工程的实效

统筹安排所有工作。各省应开展专项培训

项调研,分析现状和问题,摸清教师需求,明确工作重点和思路,做好整体设计,制订提升工程主要实施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规划方案,2013年底前报送教育部。2014年起,分年度组织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原则上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总数的20%。完善管理制度,出台配套政策,开发测评工具,尽快建立教师主动应用的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负责提升工程实施的统筹管理和监督评估等工作。成立执行办公室(设在华东师范大学),负责组织管理的具体工作。成立专家委员会,负责研究、指导和评审等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省提升工程实施的组织管理。成立领导小组,整合相关部门力量,确定专门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具体工作。采取招投标机制,遴选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承担培训任务。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实施精细化管理。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提升工程的组织管理。制定管理办法,落实相关政策。整合教师培训、教研、电教和科研等部门的力量,加强对中小学校的指导,做好全员培训。中小学校长是本校提升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资源,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落实保障经费。各省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管理平台建设、专项培训、资源开发和能力测评等工作。中西部省份要在“国培计划”专项经费中切块用于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地市及区县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本地教师全员培训。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做好监管评估。教育部审核各省规划方案,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对各地工作进行动态监测,定期通报监测结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专家评估、网络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做好提升工程实施的监管评估工作。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点加强中小学校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的监管评估。

教育部

2013年10月25日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处理,欢迎发送邮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