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教育 > 假如中国去杠杆化会导致什么后果?

假如中国去杠杆化会导致什么后果?

发布于:2021-07-30 02:22:33 作者:admin

假如中国去杠杆化会导致什么后果?

如果中国去杠杆会发生什么?

来自财经,的观察员李悟在文章中提到,去杠杆化的后果会在短时间内导致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但危机的规模、深度和广度似乎还没有得到充分展现。这种观点值得关注借鉴

美国已经完全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在过去的五个季度中,有四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3.5%或以上。财经,媒体人刘哮波分析,2008年后美国做了两件事。一是通过技术进步,开启了新一轮产业革命;而最重要的是通过彻底的危机,快速实现全社会的“去杠杆化”(降低负债率)。

那么,在杠杆率高得惊人的中国,去杠杆化会有什么后果呢?是否能让经济像美国一样更加强大。

2013年下半年,央行强制金融机构和企业去杠杆,连续上调银行间7天期逆回购利率近100个基点,推动二级市场回购利率升至5%。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飙升至4.7%左右,甚至银行间结算会员违约。因此,杠杆率确实出现了下降的迹象,但这是基于影响金融稳定的前提。这实际上导致了一场小规模的金融危机。

1989年5月,日本银行将维持两年多的超低利率从2.5%上调至3.25%,之后又连续四次上调,1990年8月达到6%。货币紧缩导致M2的增长率从1990年的平均水平%急剧下降到1991年的3.66%的低水平,直接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房价的暴跌对日本经济的打击很大,至今仍未恢复。

与当年的日本类似,中国的银行信贷质量实际上与房地产密切相关,具体如下:房地产贷款和房地产抵押贷款占银行业全部贷款的近35%;而过去13年发放的房地产贷款占全部房地产贷款的44%;一线城市中,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的房地产贷款占全部房地产贷款的29%。

这意味着银行不仅被房地产绑架了,而且很大一部分信贷都对应着高价格的资产。

这类资产一旦价格下跌,就会出现巨大的下行空间,爆发区属于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因此,今年以来,金融管理局的操作方式再次从去年的高利率转变为低利率加杠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之一是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这导致杠杆率再次上升。

海通证券(Guba)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去杠杆化的后果将在短时间内导致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但危机的规模、深度和广度似乎还没有得到充分论证。

福布斯发表文章称,这个中国领导团队继承了巨大的信用泡沫。面对这样的“遗产”,中国领导人没有好的选择。要么戳破泡沫,遭受短期痛苦,要么推迟时间,面临泡沫变大、后果变得更严重的风险。

在六年前的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于2008年11月启动了4万亿计划,以抵御危机并保持增长。

如此强有力的刺激政策保证了当时的GDP增长。然而,它付出的代价是中国社会债务水平的急剧上升,不仅在非金融企业部门,而且在政府、金融部门和居民中。

根据S&P提供的数据,中国企业债务余额为14.2万亿美元,约占中国14年预期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135%,而美国企业债务总额为13.1万亿美元,仅占14年预期国内生产总值的75%左右。

大致来说,2009年至今,我国企业、金融部门、政府的债务余额增长了50%以上,而居民债务增长了近100%。然而,在2009年之前,中国的债务增长相对平缓。这说明稳增长成本巨大,债务增速大大超过经济增速。

2007年,中国家庭和非金融企业贷款仅占世界的10%(约2.7亿美元),而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贷款分别占39%和42%。时隔6年,全球家庭和非金融企业贷款总额从27万亿美元下降到21万亿美元。但中国的份额已飙升至47%(约10亿美元),几乎占世界总量的一半。

最新政府债务审计数据显示,13年地方影子财政赤字达到2.1万亿元,约为中央财政的两倍。地方影子财政赤字率已经达到4%,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总额比率已经达到6%。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也在不断提高。2008-2013年,我国银行业信贷长期刚性扩张,各项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9%,远超同期GDP增速。银行资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继续上升至260%。虽然与去年相比,M2的增长率有所下降,但M2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差距明显扩大,这也反映了稳定增长效应减弱的无奈。

同时,虽然第三季度GDP为7.3%,在年初7.5%左右的增长目标区间内,但7.3%的增速触及2009年一季度全球金融危机发生时的低点。尤其是名义GDP增速方面,仅为8.6%,比2010年一季度低了近10个百分点。

从前三季度投资增长趋势来看,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仍有进一步回落空间,这意味着要继续稳增长实现7.5%的目标,仍需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保持货币宽松,即政府和金融部门继续加大杠杆。

中国高层官员越来越担心经济增长。今年6月,央行没有公开向国有的国家开发银行发放1万亿元人民币(1630万亿美元)的贷款。

后来,在9月和10月,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中期贷款便利”,最终通过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向市场注入了7695亿元人民币。

加上上周五的降息,中央政府

行的量宽政策已经很充分了,只是嘴上不说而已。

但中国的顶层设计中,经济转型的意愿强烈,从十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每个五年规划都将GDP增速目标设得较低(分别为7%、7.5%和7%)。意欲为经济转型牺牲掉些增长。

在这样一个两难的境地,央行依然坚持着口上不放宽松的风,却行着量宽的事。 彭博发表文章称,此次降息不大可能是本轮放松周期中的最后一次。央行很有可能会再次降息。尽管如此,央行将会留意进一步降息在家庭收入、银行利润率、更大范围的结构调整以及去杠杆化方面的负面影响。

但是国内一些经济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新常态需要新思维,7.3%的增速不过是这一时期正常表现,无须过度出台刺激性政策,以免重走老路,乃至于无限期推迟去杠杆、调结构时点。

著名财经人士罗明琦则认为,稳增长与去杠杆是对立与统一关系,二者存在的只是短期战术与长周期战略之间的协调性矛盾。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激烈的经济调整未必会倒逼结构调整的成功,同时风险的完全暴露也不必然造成风险的随之消失,反而可能引起风险的不断扩散和传递,最终可能会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

另外,若政府再次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将可能导致资产泡沫化、产能过剩以及金融风险不断积累等现实问题,旧的增长模式如果强行维持,经济恐将在失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随之而来的调整也将是剧烈的。

罗明琦表示,中央政府以及部分金融机构仍有巨大的加杠杆空间,建议在保持杠杆率大致不变的前提下,积极利用定向工具调整杠杆结构,比如以中央政府或国开行为主体,加大对铁路、棚户区改造等基建投资的力度等。

同时不能只做加法,不做减法,还需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清理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等非合理负债,通过整体杠杆的稳定和杠杆结构的变化,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也创造有利的稳定增长环境和预期。只有把分母做大,债务率才能逐步降下来。

福布斯则认为中国领导人必须做才以下三点才能妥当地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需要允许理财产品出现违约。要知道,这些产品都是非公开发行的贷款管理载体,承诺回报率往往高达12%甚至更高。而投资者之所以购买,是因为他们相信政府会为这类金融工具保底。中国领导人需要发出明确的信号,即政府不会为之保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风险定价的合理化。

其次,需要加快实施去年提出的改革措施。中国即将启动财政改革已经被频频提及。还有就是利率自由化改革也将比预想中的更快实施。尽快动真格吧!中国需要通过改革来实现经济再平衡并推动下一阶段的经济增长。

第三,中国政府容忍的最低经济增长速度是7%,以避免危及社会稳定,这一点已经广为人知。而这个底线需要降到6%。GDP增速回落到这个水平并不会危害社会稳定。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1)中国目前存在的用工荒意味着即便在这一较低增长水平上,也不会因为工人失业导致重大社会问题;2)新一届的中国领导人已经巩固了权力,有足够强力的手段来推动变革。虽然政府一厢情愿地被维稳问题所绑架,但经济增速只回落到7%的话不足以达到变革效果,而6%将可以。

实际上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尽管去杠杆和去产能都很痛苦,但整体却是一个市场化的、优胜劣汰的“破坏性增长”过程。因此,在中国暂时还缺乏一定制度基础及其他相关配套措施的前提下,简单而粗暴的去杠杆方式不但不能达到目标还极易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

假如中国去杠杆化会导致什么后果?

英国《每日电讯报》专栏作家安布罗斯埃文斯-普理查德表示,综合证据显示,习近平作为毛泽东之后中国最强有力的领导人,打算在他的10年任期之初就挑破中国的24万亿美元信贷泡沫,而不是把清算的日子拖延到下一届。

(责任编辑:李莹)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处理,欢迎发送邮件

标签: #杠杆 #中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