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学考试 >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发布于:2021-05-03 04:37:54 作者:admin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现代建设者的重要举措。以下是边肖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经验,欢迎大家参考。

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的体会

2017年11月至12月,参加延边地区班主任远程培训。经过两个多月的在线培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班级管理的知识,这让我想到了班主任的工作,尤其是在学习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话题后,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当今的学校,如何展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想谈谈我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经验。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首先,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人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其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调节、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格心理素质;对少数有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指导,调整自己,改善心理健康,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美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成果;有利于消除学生心理障碍,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良好的心理或精神状态。心理健康的概念不仅代表了心理健康,也代表了其负面的心理问题。围绕心理健康的教育称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应该是一名好的学生心理健康医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课堂德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班主任只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自尊。自尊是指学生或个人对自己或自己的积极评价、体验或态度。教师非常重视学生自尊的培养,因为学生有自尊就能成为自立、自强、自信的年轻一代,所以自尊的问题是最重要的。

第三,正确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和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对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非常重要的特征。

在没有大麻烦的情况下,学生心理处于正常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期望价值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是一致的,这是一种健康或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一旦发生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的负面情绪,如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事件,就会进入不平衡状态,即学生处于沮丧、焦虑、抑郁、恐惧、担心、矛盾的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中经历各种不平衡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主动而不是被动地面对失衡会带来发展或增长的机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外部或内部的非建设性或有害的不平衡状态的治疗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异常或偏差。

学生心理不平衡时出现异常行为,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不同于正常行为,可以称为越轨行为。如果班主任能够及时识别学生的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危机,恢复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和事故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不健康。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出现非线性适应不良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发生,是指这些行为往往没有明确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因果关系,因果顺序不清。比如一个小学生突然害怕正方形或者所有类似正方形的物体,这是一种不正常的行为。包括他自己在内,没有人能弄清楚他为什么害怕方块。正是因为这种非线性特征,我们无法预测不适应行为。学生的反社会行为或不健康心理状态下的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所以不是他的价值观、道德标准或者人格特征的必然产物。这种行为我们称之为异常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不适应行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有不同的特点。作为班主任,要看到两个主流学生。第一,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主流;第二,一些学生由于学习、生活和环境的压力而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处理问题。对于班主任来说,面对学生发展中的心理偏差,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对于极少数心理障碍严重的学生,应该能够及时识别,积极寻求专门机构解决。

第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学生只有和周围的人保持和谐正常的关系,才能有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努力

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来到新晓掰指算算已有两个年头了,本学期中我校建立了阳光心语室,我光荣的成为了心语室的一位志愿者,孩子们心中的知心姐姐。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从此以后对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不由的留心注意起来了。

我们的宗旨是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适应与发展提供心理辅导服务,使学生能适应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环境,认识和发挥自身优势,缓解情绪困扰,消除心理危机,增强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特别是我们学校的寄宿生,在校时间长,家庭生活环境复杂。造成了很多孩子心理的危机和困惑。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收到了很多同学的来信,针对孩子们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分类回信,最大程度的给予了心灵的帮助。

本学期3月26日,我很荣幸的同李主任参加了太原市中小学心理教育教学的年会,听了名师们的示范课。下面是我对此次活动的一些感想和大家来分享交流。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是那节由尖草坪一中朱洪杰老师讲的唠叨、暴躁的表现课堂中围绕学生在家都发生多被父母唠叨的事情,在这过程中孩子是如何应对的?为什么会造成家长唠叨以至于暴躁的表现呢?老师设计了这么几个大问题来进行的。其中又在小环节中有一个特别精彩的部分让我至今难忘,学生经过讨论老师提出的在家什么时候会让家长唠叨发脾气,以情景模拟的形式变现的淋漓尽致。当时场下也是掌声不断啊!这足以证明学生是能够理解体会到家长的心理角度的。在此老师也进行了总结分析:1、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期望值过高;2、父母的工作压力大;后面又通过播放老师对家长的一次采访录音,学生在课堂中听到了家长的心声。家长对孩子唠叨、发脾气的那份无奈;家长担心孩子的理由。学生通过课件上的父母是如何为自己的孩子时,那份真挚的爱时,联系实际你又是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的?能为父母做些什么?要求眼前就能做到的,要具体,有可行性。这时孩子们动手写出了自己的行动计划。在课后老师还留了作业,那就是给父母的一份信。学会用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用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课后的总结那就是:让学生理解父母,让父母理解学生,让理解搭起孩子与父母的桥梁。

那么具体自己的工作中又该怎么做呢?自己也在不断的查找资料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以下是自己的一些片面见解仅供参考。希望也能让老师们进行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励志天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案)

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自然要参与心理健康培训。以下是留学网编撰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经验》。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培训的经验[一]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人们享受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同时,健康问题成为关注,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面对因精神疾病而逝去的鲜活生命,更是让人感到悲哀。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名教师,面对花季的青少年,我们必须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以爱护祖国的花朵为己任,为学生的心灵打开一扇明亮的窗户。

5月11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xx县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年会,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家耿文秀教授的讲座,受益匪浅。在年会的最高层,主任做了简短的发言,强调年会的重要性,并对与会教师提出了期望。然后xx会长在20xx总结了精神卫生协会的工作。他介绍了背景和人员,特别提到不要把心理问题变成素质问题和真理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来拓宽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范畴。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心理协会教师的工作,也是所有教育者的共同责任。与新任会长吴、廖智英先生畅谈协会工作的成就和美好前景。其中廖智英先生提出了“德育导师制”,德育导师每周要与3~5名学生进行心理交流,让我们的孩子每天都能感受到快乐,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让我受益最大的是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家耿文秀教授的讲座《青春飞扬,狂飙突进,骄傲自恋的00后》。耿教授今年67岁,却站在台上讲课。时间持续了两个半小时,这让我们佩服。她的激情与幽默让我们感受到了耿教授思想的深刻与炽热。耿教授主要讲述了青春期是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高发时期,并详细介绍了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症状、危害及防治,使我们了解到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应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小学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高发时期,表现为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耿教授还与我分享了许多患病儿童的案例,并呼吁我们的老师要询问学生的心理动态,经常与学生交流,关心学生,在学生出现精神疾病症状时及时就医。最后,耿教授向我们展示了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是可以用例子来治疗的。比如美国游泳冠军菲尔普斯是ADHD患者,1994年诺贝尔奖得主约翰纳什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虽然是精神病人,但积极治疗和控制病情,取得了很大成绩。

参加了这次培训,听了耿教授精彩的讲座,我深深地感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我们要做一个健康的老师,尊重学生,不自私,讲究诚信,营造和谐愉悦的教育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天空,让孩子自由呼吸;给孩子一片绿地,让他们种花种草;给孩子一面画墙,让他们自由地画画,甚至涂鸦;给孩子一个滋生的土壤,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营造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干净、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中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生活兴趣,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在这次训练练习中,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让我明白了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我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培训的经验[二]

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性产品是什么?相信不同的人有很多答案。最后,只有生命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性产品。因为.

查看全文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处理,欢迎发送邮件

相关文章